她這幾個月來的變化,可以用不同的物種狀態來比喻:
植物 → 水母 → 小貓 → 猴子 → 人?
出生到兩個月,她表現得像是植物,
只要按時補充奶水、偶爾曬曬太陽,安安靜靜地長大。
from 1st month |
接著她的動作發展好一些了,能夠舞動手腳,
但只會躺在原地或給大人抱著移動,
有點像水母或海葵。
from 2nd month |
會翻會爬,已經是小貓小狗階段了,
能夠自行移動,變得自得其樂不太理人,
爬來爬去地探險,愛亂咬東西,
累了就原地躺臥,餓了就有人餵,
開心時吼叫,不開心時哭鬧。
![]() |
from Germany Party @ H&M hotel |
當爬得越來越快,甚至學會站的時候,是一隻小猴子,
活動力旺盛加上強烈的好奇心,
經常把東西撿起然後摔到地上,或者翻箱倒櫃,
from In the living room |
就是這個時候,她把電視遙控器的按鈕當作玩具,
因此大人看電視時,常常頻道亂跳、或者音量忽大忽小。
如果不耐煩把遙控器搶開,
她會立刻生氣,以潑猴形容是很適合的。
from Eat, play, eat & play... |
現在十個半月大,不太高不太胖,
以台灣小孩的常模比較,甚至過瘦,
經常像企鵝一樣漫步,大約十幾步就會跌坐在地上,
可以爬上比她身高一半要高一些的沙發和床,然後再爬下來,
玩耍的時間能維持一兩個鐘頭。
from In the living room |
以往她不耐煩地哭鬧時,有三種最可能需要處理的狀況:
1. 肚子餓
2. 想睡覺
3. 排泄
但越來越難猜,因為哭泣開始有其他的含意,
例如怕痛,回台灣打過一次疫苗,哭得很厲害,
又例如撒嬌,前陣子發玫瑰疹時很黏大人,病好了撒嬌程度有增無減,
以往她跌倒或大人離開視線時,仍然能夠自行安靜地玩耍,
現在變得很在意大人有沒有陪伴她,
from Wedding banquet (1) |
這該是孩童正常的心智發展現象,
意味著她情緒功能的表現漸趨複雜,已經出現「分離焦慮」的現象,
也開始展現社交和人際的需求。
當她再學會叫爸爸媽媽,就變得更人模人樣囉!
看到描述,尤其是成長階段變化那個描述...真是貼切啊,原來我們小時候都曾這樣過來的 ^^ 很有趣的日記 看內容果然是心理系的寫的... 同學 采瑩
回覆刪除